作者:杨春艳
2025年的3月,上海、浙江、湖北、山东等地税务局官网上均刊登了有关依法对取得境外所得未申报的纳税人开展风险应对的文章,个人境外所得纳税申报问题一下子又成为了热门话题。在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临近尾声时,国务院颁布了《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自2025年6月20日起施行);紧接着,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为平台内从业人员办理扣缴申报、代办申报若干事项的公告》,一波有关“税”的热浪再次袭来。
梳理我国税收立法,不难看出,无论是境外所得申报纳税还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所涉及的纳税义务,都不是新东西;之所以成为热点,是因为税务机关能了解到的纳税人的涉税信息与纳税人的实际情况越来越对称。
一、关于境外收入的透明化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时,就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都按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93修正)》中将境外所得需要在中国境内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判别标准明确为两类,即:①有“住所”;②无“住所”但达到一定居住时间。这一判别标准至今未发生变化,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修正)》(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需要在中国境内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尽管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取得境外所得须在中国境内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范围以及对应的纳税义务,但并非所有境外收入都得到了依法申报。
2017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了《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通过的背景是我国于2013年8月签署了《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该公约自201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于2015年12月签署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多边主管当局间协议》。
《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应当于每年5月31日前按要求向国家税务总局报送非居民的账号(或者类似信息)、公历年度末单个非居民账户的余额或者净值(包括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合同或者年金合同的现金价值或者退保价值)、存款账户、托管账户、其他账户及国家税务总局要求报送的其他信息。相应地,中国境内的居民个人在境外取得收入的相关信息,也会被当地机构收集。中国和相关国家将互相交换所收集到的信息。
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增加了中国税务机关取得中国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收入的信息来源,提高了税收透明度,亦增加了境内居民个人未依法申报纳税的风险。
二、关于线上收入的透明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义务向税务机关报送涉税信息,但未规定此外的其他主体的报送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2018年8月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税务部门报送平台内经营者的身份信息和与纳税有关的信息。这一规定,使得税务机关可以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以外的主体获得涉税信息的“共享”。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进一步规定互联网平台企业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等涉税信息。那“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范围如何界定呢?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运营以下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应当报送涉税信息:①网络商品销售平台;②网络直播平台;③网络货运平台;④灵活用工平台;⑤提供教育、医疗、旅行、咨询、培训、经纪、设计、演出、广告、翻译、代理、技术服务、视听资讯、游戏休闲、网络文学、视频图文生成、网络贷款等服务的平台;⑥为互联网平台提供聚合服务的平台;⑦为平台内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从事网络交易活动提供营利性服务的小程序、快应用等,以及为小程序、快应用等提供基础架构服务的平台;⑧其他为平台内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开展网络交易活动提供营利性服务的平台。
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的涉税信息既包括企业自身的基本信息,还包括:①平台内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身份信息;②平台内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收入信息;③网络主播及合作方的涉税信息。运营网络直播平台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在报送平台内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身份信息时,应当同时填报《平台内的直播人员服务机构与网络主播关联关系表》。为小程序、快应用等互联网平台提供基础架构服务,或者为互联网平台提供聚合服务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应当同时填报《平台内的平台企业身份信息报送表》。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平台内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收入信息,包括:①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包括收入总额、退款金额、收入净额等;②从事其他网络交易活动取得的收入;③交易(订单)数量。
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涉税信息,使得线上收入更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