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下午,上海左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颖律师应邀走进上海财经大学财税投资学院,为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带来《〈民商法纲要〉之物权专题》专题讲座。
杨律师从物权法定原则与公示公信制度的基础理论切入,通过剖析"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区分原则",揭示了法律行为与权利变动的双重逻辑链条——有效的买卖合同仅产生债权约束力,而动产交付或不动产登记才是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
课程重点穿透三大高频法律风险场景。在解析"一房二卖"纠纷时,杨律师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阐明不动产善意取得的严格适用边界:买方需同时满足"不知情、合理价格、完成登记"三重要件,原权利人则可通过证明买方存在重大过失阻断善意取得。针对担保物权实现障碍,她以银行因未办理抵押登记导致数千万债权落空的真实案例,凸显登记在物权保护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在特殊动产领域,通过"借名购车被强制执行"的司法裁判,厘清了占有公示与登记公示的法律优先级冲突。同学们就高频实务问题发起追问,杨律师耐心解答,并引导大家建立起从法条到实践、从风险识别到解决方案的系统思维框架。
讲座特别注重财税与法律的交叉视角融合。杨律师指出,在跨境并购、企业重组等复杂交易中,税务处理的有效性往往建立在清晰的产权链条之上。她以股权代持架构下的税务争议为例,揭示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的权利错位可能引发税务机关对交易实质的重新认定,最终导致整个税务合规计划方案崩塌。这种跨专业风险传导机制令在场学生深受启发。
“过去我们更多关注税收政策与财务处理,今天才真正意识到,产权界定不清可能让一切经济安排归零。”不少同学表示,这门课打破了他们对“税法独立运作”的认知误区,认识到税务合规计划必须建立在清晰的物权基础之上,否则可能面临无效交易、权属争议甚至资产流失的风险。
整场讲座持续近两个小时,现场交流热烈,互动频繁。杨颖律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实务案例的剖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赢得高度评价。本次授课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权制度的理解,也展现了左券律师在民商事与税务交叉领域的专业实力。